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介入诊断与治疗,主任医师,医师博士,硕士导师。1996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,1996年9月-至今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介入中心任医师、主治医师和副教授,从事肿瘤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工作及研究。2004年6月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影像专业临床硕士学位,从事鼻咽癌影像学研究。近年来,积极开展鼻咽癌影像学和肿瘤学研究工作,主要的研究成果有:首次提出以最大轴径≥6CM为咽后淋巴结的影像学标准,首次对咽后淋巴结的转移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影像学研究,首次通过随访研究发现咽后淋巴结的预后价值,首次发现咽后淋巴结单双侧预后没有差别,并提出合理依据在97分期中把咽后淋巴结归N1,而不能够归为N0或N2;首次对MRI所检测鼻咽癌颅神经侵犯与临床颅神经麻痹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,并研究MRI所检测鼻咽癌颅神经侵犯的预后及分析。
1999年于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毕业,2013年博士毕业。现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科副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。2014-2015年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一年。近年来在European Radiology, AJR等国际知名影像学杂志发表SCI文章十余篇。在直肠癌MRI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水平,现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MDT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,负责影像诊断方面。
放射科主任,主任医师,清远市医学影像学会秘书兼常务委员,从事临床医学影像专业二十年,擅长X线,CT,MR及介入血管影像综合诊断,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,主持并完成市厅级科研项目三项,以第二完成人与其它单位联合完成省级科研一项,在国内各级期刊发表论文16篇,参编著作一部,新型实用专利一项。
1996年6月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影像系5年制本科专业。1996年7月至1999年5月于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工作,主要从事普通X线及CT诊断工作。1999年6月至今于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(南山医院)放射科工作,本院属国家三甲医院。主要从事普通X线、CT及MRI诊断工作。2002年晋升为主治医师,2010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。 2003年7至2004年6月于中国人们解放军总医院(301医院)放射科进修普通X线、MRI诊断各半年。2008年3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修乳腺X线诊断,2010年8月至2010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进修乳腺X线及乳腺MRI诊断。完成区级课题一个,名字《CT小肠灌肠造影与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》;发表文章5篇。主要擅长乳腺疾病的X线及MRI诊断、妇科疾病的影像诊断等。
2004.09 - 2013.07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。2013.08-至今,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,影像诊断主治医生,负责诊断工作,阅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,写诊断报告。 医疗+IT项目,医疗大数据:项目职务:PM;项目描述:多个国家级大型医疗项目,涉及医疗大数据;项目职责:负责将医疗需求转化为IT需求;项目业绩:软件、论文、大数据数据库及数据中心。 2010.03 - 2013.05 国家自然:项目描述:参与博士导师的多个国家自然工作;项目职责:研究员,实验,论文写作,发表;项目业绩:发表SCI,参与大会演讲。
湖南省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,副主任医师,擅长腹部影像诊断学。
2006年9月—2011年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(三甲)从事放射科DR及CT诊断工作 2011年9月—2012年8月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专职进修CT诊断(一年) 2012年10月至今佛山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(二甲)从事DR及CT诊断工作 对五官及头颅、呼吸、循环、腹部、四肢、骨骼等常见病能准确诊断。擅长胸、腹部CT诊断,尤其在腹部急腹症(急性化脓及坏疽性阑尾炎、各种原因所致肠梗阻定位定性、肠系膜血管栓塞、急性胃肠穿孔及外伤性肠道闭合性损伤、腹膜后胰腺撕裂伤及血管损伤、结肠癌定位、泌尿性结石)、胸部主动脉综合征(主动脉夹层破口及分型、穿透性溃疡、主动脉壁内血肿、肺栓塞)方面具有丰富的诊断经验,在颅脑、颈部CT病例中,收集许多临床医学可比性关键数据及重要CT征象,在工作中总结制作了各系统变异、少见及疑难病例的PPT,有经验及信心去诊断各常见病、多发病及复杂疑难病例。
博士,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
姓名
医院